1.了解組織脈絡
/
    • 利害關係人鑑別
      我們參考AA1000 利害關係人議合標準(SES:2015)的五大原則,包含依賴性、責任、影響力、多元觀點及張力等面向進行全面性的利害關係人鑑別。透過內部課長級以上主管問卷調查及永續發展委員會討論,我們發放105份問卷,收到85份有效問卷,回收率達80.9%。經過審慎評估後,確認了七大類關鍵利害關係人,分別為管理者、顧客、股東/投資人、員工、經銷商、供應商以及社區鄰里,本次鑑別結果之利害關係人類別與2023年相同。

       

     
    • 永續議題分析
      在永續議題蒐集過程中,我們整合了多元的資訊來源,包括國際永續標準如GRI Standards 2021、SASB、TCFD、產業特定指標,以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DGs)等。同時也納入產業特定議題與利害關係人的回饋意見。經過統整,我們識別出共30項永續議題,其中包含經濟面向9項、環境面向11項,以及社會面向10項。

       
2.鑑別實際與潛在衝擊
/
    • 利害關係人關注主題
      為了全面了解各永續議題的實際及潛在衝擊,我們採取雙軌並行的評估方式。在外部視角方面,我們進行了全面的利害關係人關注度調查,向七大類利害關係人發放共257份問卷,收到237份有效問卷,回收率達92.2%,藉此了解各利害關係人對永續議題的關注程度。

     
    • 與組織營運連結性
      我們深入評估了SDGs與營運目標的連結性,並鑑別對經濟、環境、社會與人權的實際及潛在衝擊,最終識別出與8項SDGs具有顯著相關性。

       
3.評估衝擊顯著性
/
    • 排序重大主題
      依據實證基礎的評估方法,我們以利害關係人關注度5.5分為基準,初步篩選出14項重大主題。此外,永續發展委員會考量產業特性與未來發展趨勢,進一步將氣候變遷因應與調適、風險管理納入重大主題,並基於自願揭露原則加入動物福利議題,最終確認17項重大主題。

     
4.依顯著衝擊排序報導
/
    針對確認的17項重大主題,我們建立了系統性的評估框架。評估面向包含衝擊類型(正面/負面、實際/潛在)、衝擊範疇(環境、經濟、社會、人權),並採用1-5分評分制評估影響程度與發生機率。
    在永續報告書中,我們依據各重大主題的顯著性排序進行揭露,內容涵蓋管理政策與承諾、衝擊管理機制、目標與行動方案、績效評估方法、執行成果,以及未來精進規劃。